优秀校友系列访谈
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乃自省求进之良方。同是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屋檐下的学子,不少师兄师姐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榜样。现我们幸得脱颖拔萃之校友豁笔畅谈,择其善者而从之,汲取前人之功成之鉴,方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梁宇翀师兄简介:
大学期间曾任学院计算机研究会会长;
从中学开始编制电脑游戏程序,发表计算机类文章数十篇,编写计算机类书籍两本。
毕业后在中山大学任职;
2000年初与朋友创立广州第一间游戏公司――广州天夏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ceo,组建及带领团队开发大陆第一款大型网络游戏《天下》;
2000年年底加盟网易公司,组建及带领团队开发网络游戏《大话西游online》;
现任广州网游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eo,公司成功研发的产品主要有:《大话战国online》、《天羽传奇online》、《勇者传说online》。
1.师兄,您好!回顾大学时光,您有哪些深刻的回忆?
对于我来说,大学深刻的回忆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申请机房上机实践
回想1990年我刚上大学时,华师大的计算机系机房是使用 ibm pc 8086/8088电脑,与我高中使用的apple ii电脑大不一样,当时每周学校安排上机实习的时间又非常少,于是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向辅导员
pc机与之前的apple机区别太大了,需要时间去熟悉、了解它。
我之前使用apple机时,喜欢用一个很厚的笔记本,把从书上看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按类别整理记录下来。
刚上大学的时候,敲键盘时我还是只使用两个手指的,后来在师兄们的教导下,开始学习键盘指法。因为当时上机的时间很宝贵,就自己依样做了一个厚纸皮的模型在宿舍自己练习,这也成了我大学时光的一件趣事。
到大学二、三年级时,在系里
2. 到中学教学实践
我在小学、中学时,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班主任,以致于我在填高考志愿时,填写的全部都是师范院校,其中华南师范大学计算
机系是我填写的第一志愿。我在高中时已经对apple ii电脑使用得很熟悉了,而当时中学绝大部分还在使用这种机型,为了更多地了解未
来"老师"这个职业,能够早些对此了解得更多,以及争取更多的上机机会,大学一、二年级时,我找了辅导员
当时 47中机房绝大部分都是 apple ii电脑,另外有一、两台比较好的pc电脑给老师使用,以及做一些程序、统计之类的工作。
记得当时47中负责机房的主要是两位老师,一位是六十年代毕业于华师数学系的老教师,似乎是特级教师,而另一位是刚分配过来没有几年的年轻老师。我平时下午有空的时候就会过47中那里,为他们电脑兴趣小组的学生讲课,或者是回答他们的疑问,当然也会自己在电脑上折腾一些东西。
3. 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
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有写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东西自娱自乐,直到大学一年级的某一天,一位中学师弟电脑狂在同我一起看电脑报纸时说,为什么你不也发表一些东西出来呢?我仔细一起,感觉自己也还是挺有机会的,于是便写了一些文章投到常看的《软件报》,没想到不久之后就收到那边寄来的发表报纸,以及稿费。能把自己写的东西发表出来,分享给大家不说,还能得到稿费,这件事情极大地鼓动了我的投稿热情。于是我开始把更多的稿件投向《软件报》,以及当时总部设在校内的《电脑》杂志社,大学四年下来,发表了接近二十篇文章。尽管当时发表的"专业"文章,其实也没有那么专业,但对于创新能力的锻炼还是很有用处的。
4 . 计算机研究会工作
其实仔细回想起来,计算机研究会的工作并不算非常成功,可能之前我没怎么做过班部,所以取得了一点成绩就会觉得很开心。我在大学三年级时成为系里计算机研究会会长,这个协会似乎由八三年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属于系里的学生学术社团,而不是全校的公众社团。因为年轻气盛的关系,我举办了非常多的活动(似乎有几十个活动,大多数都是些讲座、比赛、实践之类),但经过后来多年的不断学习进步,也意识到当时太过于重量不重质了,并且也发现后辈们管理起社团来比自己当时强得多了。但那年很难得地评为学校优秀社团之一,这似乎是之前计算机研究会没有过的事,所以这事着实令我开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2.大学生活对您的就业与择业有哪些影响?大学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中山大学,在那里认识了很多老师,也新交了好些朋友。因为闲极无聊,需要找些话题,我曾经和一些同龄朋友很现实地讨论过大学生活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大家当时总结了一些收获:
1.学会一门技能;2 . 学会自学,以及与之前不同的思维方式;3 . 得到文凭证书;4 . 拥有一个同学、老师、学校的关系网络。
但我觉得大学生活的收获也是因人而异的,令我觉得最为开心的是,我拥有了教人的能力与信心,我强化了对游戏设计的兴趣热情。至此我高考时的愿望全部得以实现了。
3.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哪些看法?你认为那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大学生经历了大学阶段的学习,以及成长,确实比高中时期进步得太多了,但毕竟大学生还没有经历过太多社会现实的磨练,太过缺乏社会经验,从而在考虑问题时比较乐观,不够全面。而自主创业往往比先前所想象的要难上一百倍,而且有能力,付出努力之外,很多时候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我相信很多成功人士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那么地成功,只是在某些时候命运女神降临了,而他们紧紧地抓住了机会。我这么说并不是给大家泼冷水,而是希望大家能就此做好最坏的打算,有了这种想法,大家也可以放松心态,在最坏情况出现时能支持得更为长久。
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掌握足够的专业技术。现在是知识英雄的年代,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越深,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
其次要具有足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随着科学生产力的发展,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成为过去,现代企业需要的更多是团队协作。通过专业技术实现产品,通过市场拓展使企业得以存活、谋求发展,无一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
对一个想自主创业的人而言,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你准备好了吗?你确认自己可以应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技术、产品、推广、企业所带来的种种的压力与煎熬了吗?人始终需要在学习中成长,一句话:人没有梦想,就不会有未来。
4.对于将来想在it行业发展的同学,师兄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建议?
it行业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创意的朝阳行业,非常适合于我们读计算机有关专业的同学。我们应当多考虑在it行业,教育行业发。it行业的精神在于创意、高增长,在此我的建议是:
1.做事情要好。在有限的资源下,努力一下,能够从 80分做到 90分的,那么就去做 90分,不要满足于80分。
2.做事情要快。在有限的资源下,努力一下,能够三天就做完的,不要拖到第四天。
3.开拓思维,不要人云亦云,跳出框框看问题。
5.针对近年来的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现象,对于就读计算机有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您有什么看法?
现在太多的行业,岗位都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而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it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对人才的需求现在还很非常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有些同学在毕业前没有找到工作,就会觉得很着急,我觉得这种心态不是很好,一份合适的工作是需要时间来找的,勉强地就业,并不意味着薪酬待遇、工作满意度就会好。
高考时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并不完全都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其中也可能夹杂了很多家长、老师的选择建议。不同的时期,社会环境也会不同,大学之前,与大学之后的社会环境、情况也会有所差别。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自己更加适合其它的某个行业,而不是大学中学习的专业,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况且,无论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本专业对口,学校教育中学习到的知识并不一定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很多经验与技能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即使是专业不对口的人,通过努力也可以在不同的专业成就一番事业。
6.您是怎么定义大学这个概念的,在大学我们要学习什么,将来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
学生时代,在大学之前是基础教育的时代,讲的课程包罗万象,每个人都要学习,课程也讲得很慢,一节课才讲几页内容,对学生要求也不高,依样会做就行。高中后期从大方向上开始分出文科班、理科班之类。大学时代,开始转向自学,一节课可以讲几十页书,因为信息量太大的原因,并不需要把所有东西死死背住,而是知道这类问题是怎么回事,了解这个事情该到哪里去找,以及遇到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本科毕业设计也是如此,选择一个指定的题目,根据以往的知识综合判断是怎么回事,查找以及研究相关的知识,用你的办法把设计实现出来。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通常并没有太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在本科之后会要求得更多。
尽管大学时代,是成年的时代,是自由的时代,大家远离父母监管进入大学校园。但实际上,大学时代是开始学习专业技能的时代,是准备与社会接轨的时代,大家要好好把握大学生活的时间,控制自己"自由自主"的欲望,把精力投入到以下四件事情之中:
钻研一个专业
参加一个组织
从事一项运动
培养一项爱好
钻研一个专业可以学会一门技能,可以掌握自学的学习方法,对事物的分析方法。学习专业技能,除了对专业技能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外,还要对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多动手,多实践。参加一个组织,主要是培养大家的社交能力。从事一项运动,主要是为现在、以后锻炼大家的身体体质。大学时代,还可以对现实社会开始接触,进行了解,实际上的现实社会,与学生之前在学校中了解到的社会,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对于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我希望大家要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计算机从上电开始,是如何运行起来的?应用程序又是如何跑起来的?我们所接触到的种种系统、架构因何存在,之间区别又在哪里?"
7.作为计算机学院的优秀校友,您对我们学院办学或其它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个人的建议如下:
1 . 加强学生基础教育。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有了坚实的基础,即使是学习新的知识也很快很容易融会贯通。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器。
2.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非常之快,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不缺乏执行能力强,按规范按步骤做事情的人,但是中国比西方大国远远缺乏能创新的人才。如果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具有硕士生、博士生的潜质,在进入社会之后,意味着其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于学
校都是非常好。